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免疫调控研究领域,三位科学家——美国的玛丽·E·布伦考、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与日本的坂口志文,因系统揭示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而荣膺桂冠。他们的研究破解了免疫系统维持“内外平衡”的核心密码,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免疫系统如同人体的“防卫军团”,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的同时,还要避免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在过去,科学界普遍认为胸腺内的中枢免疫耐受是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唯一屏障。然而,坂口志文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即使胸腺缺失,注入特定T细胞仍可缓解自身免疫症状。1995年,他首次命名了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证实外周免疫系统中存在独立的“维稳”机制。之后,布伦考与拉姆斯德尔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机制的控制核心,证实X染色体上的FOXP3基因是Treg细胞发育与功能的关键调控因子。这些突破性研究共同构建了外周免疫耐受的理论框架,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干预提供了全新靶点。
随着对Treg细胞功能的深入探索,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的“维稳网络”远比想象中复杂——除了Treg细胞这一核心“执法者”外,其他免疫细胞也通过协同合作共同维系着机体的免疫平衡。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以通过分泌TGF-β、IL-10等因子,抑制过度炎症的同时还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协同维持免疫平衡。同时,MSCs释放的外泌体中包含多种miRNAs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被T细胞摄取,从而调控其基因表达,间接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为免疫系统恢复稳态提供支持。此外,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除了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外,其分泌的干扰素γ可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TH1极化来抑制抗病毒反应,形成免疫调控的良性循环。正是细胞间的这种协同合作机制,构成了免疫调控的平衡网。
2025年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三位科学家原创性贡献的认可,更揭示了免疫系统“攻防兼备、刚柔并济”的深层智慧——正是这种多细胞、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使人体在抵御外敌的同时,守护着内在的稳定与健康。目前,生物医药事业部正全力推进间充质干细胞和NK细胞的研究开发,致力于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患者可及的治疗方案,为我国细胞治疗发展注入新动力。